康众新闻 行业动态

北京强制使用循环用水设施,一天23起洗车违规,最高罚款10万,洗美行业又要大洗牌?

时间:2023-03-23   访问量:429


日前,《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施行,这或许是汽后新一轮环保风暴的前兆,而大批洗美门店可能迎来震荡。


据了解,《条例》明确了节水主体责任,并针对非法用水情况完善相关法律责任:针对非法用水行为,对相关单位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相关个人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事实上,北京不是第一个在用水、排水问题上重点监查洗美门店的城市,早前,上海就针对洗车业务加大了监管和执法力度。


过去几年,大环境对于门店的实际经营并不算友好,洗美业务本身也受到价格战、洗美升级、自动洗车机等因素的影响,如今环保政策再次趋严,门店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条例》的实施,是否意味着洗美门店的又一次洗牌?



1天查处23起违规,最高罚款5万



《北京市节水条例》正式实施后,明确表示,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抽查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和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并重点查处未办理取水许可证、公共供水管网巡护不到位、管网混接、擅自停用、拆除、未安装使用计量设施等违法行为。


毫无疑问,洗车业务和洗美门店是《条例》的重点“打击”对象。


相关部门人员的表述很有代表性:“近年来,洗车行业发展迅猛,洗车企业几乎遍布城区各个角落。但部分洗车企业节水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节水措施和设备,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户应当建设、使用循环用水设施,并向水务部门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位于再生水输配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应当使用再生水,并按照要求向水务部门提供再生水供水合同。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提供洗车服务的用水户未建设、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或者未按照规定使用再生水的,由水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未按照规定向水务部门报送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的登记表或者提供再生水供水合同的,由水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可以看到,《条例》明确要求门店建设和使用循环用水设施,并报送用水设施的登记表,这对于门店来说又会带来合规成本。


事实上,这项合规成本对于门店而言并不算一笔小的开支,不算其他费用,仅设施费用大概在3-5万元。


另外,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门店还要通过4项检查:


一是检查门店使用自来水洗车还是再生水洗车;

二是查验水表、购买中水的凭证等相关资料;

三是检查循环用水设施,是否正常使用;

四是检查循环用水设施是否向有关部门报备。


所以,除了设施费用,在合规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精力等方面,都会带来额外的成本。


据了解,《条例》实施第一天,北京相关部门就检查发现违法行为23起,违法行为主要集中于提供洗车服务的门店未使用循环用水设施、未按照规定向水务部门登记备案已建成循环用水设施、未依法取得临时用水指标擅自用水、未保障节水设施正常运行造成用水浪费等几类行为。


可以看到,无论是设施购买成本,还是实际经营成本,对于门店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如今洗车业务的客单价和利润已经被严重压缩,在抖音上,39.9元6次洗车屡见不鲜,这样的价格,和上述的合规成本严重不匹配。


按照合规成本5万、39.9元6次洗车来计算,即便利润率100%,门店也需要洗7500多台车才能覆盖成本。


看上去,这是一个遥遥无期的数字,也难怪有不少门店老板感慨:“以前保本做洗车,图个引流,现在引流效果一般,还要亏钱做洗车,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做。”



从排水到用水,监管愈发严格



洗车是典型的刚需、高频、低价的服务项目,在服务过程中,耗水、用水、排水等问题,一直被环保部门严格监控。


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洗车行业就被划归为地方环保部门监管,监管内容集中在排放问题上,没有达到标准的洗车场所会被关停。更进一步,2021年3月1日,由国务院颁发的第736号国务院令——《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对于洗车行业来说,有两条规定值得注意,一是违反相关条例的,将会被处以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将会被责令停业或关闭;二是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


伴随着《条例》实施,从当年3月开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洗车大整治的行动,全国各地相关执法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的洗车类门店进行了规范整治活动。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也制定了对应的条例和条款。


上海就在排水问题上非常重视,并于2020年出台《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在现有的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11类需要办证的基础上,要将汽车清洗活动纳入许可范围。


《条例》要求,经营洗车业务的门店必须进行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再申领排水许可证,成本在2-5万元,当时造成了一批门店被动上调洗车价格,也有不少门店权衡利弊之后,彻底告别洗车业务。


除了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各省市对于洗车业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很重视,主要集中在洗车占道、污水排水等现象。


可以看到,几年前,监管的重点还放在排水环节,而北京此次的《条例》则首次将目光集中在用水环节。从排水到用水,监管的范围越来越广,执行力度愈发严格。


有行业人士表示,在北京行动之后,其他省市或许会选择跟进,特别是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区域,也可能将监管重心放在用水环节。伴随着监管的变化,洗车行业的门槛无疑会越来越高,也让汽服门店重新评估洗车业务。



洗美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关于洗车业务,有的门店坚决主张砍掉,当然也有人肯定洗车的价值,行业中的观点莫衷一是。


或许我们有必要重新回顾并审视洗车业务的发展线。


洗车同时具有刚需、高频两个要素,2014年资本涌入汽车后市场之后,洗车立即成为价格战的武器,“1分钱上门洗车”成为不少创业公司的引流手段,当时在微信公众号搜索“洗车”,会看到上百家O2O洗车公司。


自此以后,汽车后市场开始重视“流量”、“引流”等概念,洗车逐渐变成流量入口。随后,小保养大战兴起,抖音等线上平台也进入行业视野,洗车引流的手段受到冲击,效果变得越来越不明显。两个因素叠加,造就了如今洗车的尴尬境地。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没有人会对钱过不去,要砍掉洗车,说到底是不划算。洗车本身不赚钱,洗车转化又不理想,等于洗车只赚了个到店量。”


随着监管对于用水、排水等环节的要求更加严格,洗车的合规成本再次增长,再加上洗车员工一直是行业痛点,人工成本也不低。因此,政策变动会不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洗美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事实上,现在不少门店已经对于洗车业务做出调整。


第一种做法是将原来的洗车工位改造成项目工位,例如四轮定位、车头盖镀晶等,背后思路是爆品思维。


项目设定之后,门店再通过抖音、美团、线下地推等手段放大流量渠道,吸引客户进店,最后通过爆品入口抓预约、转化和留存。


汽车服务世界早期报道的石榴姐就是典型案例,设计出38元四轮定位、38元车头盖镀晶等爆品,除了起到引流的作用,还可以激活沉睡的老客户。


第二种做法是保留洗车项目,同时在工位硬件、场景布置、工具设备、流程管理、人员绩效等方面做系统性的提升,将普洗升级为精洗,可以做到精准获客,最终发展成会员。


在这方面,丸子算是一个极端,先后推出198元、398元和798元等不同价位的深度精洗,其做法是“车上175个部件,先把它们拆开再组合,给员工确定好每一个档次要做到哪种程度的干净”,再根据不同的干净程度给客户对应的服务体验。


这两种思路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要么把洗车做成盈利的项目,要么把洗车替换成盈利的项目,总得来说,大部分门店已经不接受洗车亏损的逻辑。


或许,环保合规的趋严,会进一步促进“洗车赚钱”理念的推广,让门店更加重视洗车的质量和体验,而不是视其为鸡肋式的引流项目。


一位行业人士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值得作为总结:“对洗车业务的不同选择,其实是行业进步的表现。当大家都在找最适合自身定位的打法时,行业可能已经开始告别低水平同质竞争了。”



作者丨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