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众新闻 行业动态

新能源售后,第一波机会消失了?

时间:2023-05-17   访问量:123


“四五年前,还有头部造车新势力主动找我们合作售后业务;现在我们想找他们合作,都要走关系。”一位豪华车专修门店负责人告诉作者。另外,一家做新能源售后加盟连锁的创始人透露:“中小门店拿不到授权,就找我们看看合作机会,但是聊下来他们普遍担心投入产出比,犹豫的多。”


上面两个案例,真实地反映出新能源售后的现状:无论是上端的主机授权,还是下端的工位改造,真正的机会已经所剩无几。


几年前,新能源售后的风口期刚刚兴起,一家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门店的月产值高达200-300万;如今,随着授权业务被瓜分,主机厂-4S体系的介入,独立售后的不成熟,新能源售后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


从保有量的角度来看,新能源售后距离爆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过去几年释放出来的业务,更多的是试探性的、零零散散的、不成体系的第一波机会。


如今,有行业观点认为,新能源售后的第一波机会已经消失了。



2015-2022年,新能源售后的第一波机会



新能源售后业务的兴起,要追溯到新车销售阶段。


早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主要依靠补贴政策的推动,而且集中在客车、卡车等商用车领域;2016年左右,行业还爆发了“新能源汽车骗补门”,被处罚的车企基本上也是商用车制造商。


彼时,在乘用车领域,除了出现少量A00级电动车,传统主机厂基本上没有在新能源上发力,造车新势力还处于被指责“PPT造车”阶段。


真正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新能源乘用车,还是特斯拉。2014年4月,特斯拉第一批中国车主共8人拿到了车钥匙,随后,特斯拉逐渐提高国内的交付量,并且着手建立超级工厂。


新车销售无疑会带来售后业务。2015年11月,第一批23家针对事故车维修的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陆续开业,值得注意的是,在授权钣喷中心上,特斯拉倾向于选择和独立售后体系的维修企业合作。


特斯拉线上直营、销服分离等创新模式,给独立售后带来了新能源业务的机会,并且首次将传统4S体系拒绝在游戏之外。这或许是中国新能源售后业务的起点。


在选择合作伙伴上,特斯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会主动挑选豪华车维修连锁,中鑫之宝就是典型,直到现在,全国还有几十家中鑫之宝旗下的门店承接特斯拉的钣喷业务。


另外,早期华胜也是特斯拉的合作连锁企业,后来因为某些细节上的原因,双方的合作并未延续下去,但也可以由此看出特斯拉的倾向性。


彼时,特斯拉会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一位云南昆明的维修企业负责人曾透露:“特斯拉一开始在昆明寻找授权合作商,想和我们合作,衡量投入产出比之后,我们放弃了,推荐给了其他企业。”


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特定区域的保有量相对较小。位于西南市场的一家钣喷中心给出了较为详细的数据,“由于本地特斯拉比较有限,事故车带来的业务不算多,每个月5-6万,好一点的9万左右。”


在那个时期,进入主机厂的授权体系还没有那么难。


2018年或许是转折性年份。


早先威马已经实现交付,到2018年年初,蔚来实现首次交付;同年年底,小鹏也迎来首次交付;2019年4月,理想汽车首款量产产品理想ONE也上市。造车新势力先后交付,打破了“PPT造车”的质疑,也会新能源售后带来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释放出售后的增量业务,二是造车新势力首创销服分离模式,商超、展厅、服务中心等门店形式应运而生。


更进一步,2020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再次将造车新势力的交付体量提升了一个维度。


而随着新能源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出现了新能源售后占位战的现象。除了早期中鑫之宝、华胜等连锁企业已经深度布局和大量投入,恒泰、国合等区域连锁也相继跟进,前者是2021年发力,后者是2022年入局。


另外,行业中的主力玩家还有豪华车专修企业、互联网品牌连锁,以及4S集团;还有少量中小维修企业,承接小部分业务,例如车队、低速新能源等带来的业务。与此同时,比亚迪、广汽、吉利、北汽等传统主机厂在新能源上的发力,也为行业带来新的格局。


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到,始于特斯拉,历经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以及传统主机厂发力,从2015年到2022年,新能源售后迎来第一波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试错,有交学费,也有企业抓住了红利。



第一波机会已经消失了?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扣除报废注销量比2021年增加526万辆,增长67.13%。


业界普遍认为,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元年。


然而,元年的另一层意思是售后市场迎来重新洗牌和全新格局,而早期的第一波机会面临终结。


从宏观层面来看。


一,售后业务一般比新车销售业务滞后3年左右,2021-2022年的这一波新车销量激增,还需要时间来等待售后业务的爆发。


第二,头部造车新势力在一二线城市的授权机会基本上已经被抢占完毕,目前进入优胜劣汰阶段。恒泰董事长郑永杰在今年汽车服务世界超级大会上透露:“主机厂正在严格考核客户满意度,要求满意度达到99%,超过三个差评马上扣分,扣分就是扣钱,再严重的下一年协议不允许续签。”


第三,4S集团也在积极加入授权争夺,例如和谐汽车在年报中表示:已经取得理想、蔚来、小鹏、广汽埃安、岚图等电动车品牌的授权;永达汽车则是与SMART、小鹏、比亚迪等合作,2022年发展了36家新能源销售服务网点。


第四,随着传统主机厂的发力,以及销服一体化的回归,主机厂倾向于利用原有的4S体系推动新能源售前售后,导致主机厂-4S体系逐渐在新能源业务中占据主动,反过来打压独立售后体系。


也不能忽视微观层面的现实。


站在独立售后门店的角度来看,造车新势力对于售后服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般要求维修企业具备豪华车服务背景,这个门槛拒绝了市场上大部分的企业。


另外,资金要求也不低,以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为例,算上租金、装修、设备、配件以及人员成本,3000-5000平米的场地投资金额在500万左右,这又会劝退大量企业。


与此同时,在要求相对较低的业务上,门店一般选择店中店的经营模式,进行1-2个工位的改造。


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受制于进厂台次的数量,以及改造、培训、员工等带来的综合成本,店中店模式的投资回报率还不稳定。


总的来说,目前传统主机厂的新能源业务掌握在4S体系当中,造车新势力在一二线城市的授权基本结束,但三到五线城市还有一定机会,例如小鹏在日前表示,会通过加盟商的方式建立4S店,从而抓住下沉市场。


但是,从宏观层面来看,从2015年到2022年,新能源售后的第一波机会,行至当下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新能源业务将经历四个阶段



以2022年为时间节点,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保有量不断积累之后,新能源业务将迎来新的纪元。事实上,新能源业务的发展节奏和阶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参考燃油车,以新车销售和平均车龄为基本要素,大致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22年开始的新车销售阶段。


目前,无论是传统主机厂的新能源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都采取了销服一体化的模式,尽量让售前售后的线下场景集中到一起,因此,这个阶段的授权仍是核心。但是,随着新能源销量和保有量不断增长,当下的新车销售模式一定不会是最终解,未来交付中心、4S店、二网,或者其他形式,都存在可能性。


第二阶段,与新车销售阶段重合度较高的新车衍生业务阶段。


相比于燃油车,新能源车主在洗美、养护、改装等方面的需求更高,因此,在这个阶段,改色、车衣、轻改等业务是新的机会点,洗美属性和能力强的门店迎来一波红利。


另外,也不能忽视车险业务,新能源专属车险还不成熟,造车新势力和电池生产商也在试水直营模式,给车险业务带来诸多变量。


第三阶段,预计从2025年开始,彼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4500万,平均车龄也相对可观,与车型弱相关的业务逐渐凸显,包括轮胎、底盘、钣喷等,这对于授权体系之外的维修企业来说是更大的机会。


第四阶段,预计从2028年开始,过保业务逐渐从授权体系向独立售后转移,进一步提高非授权体系维修企业的话语权,这也是一个开放的、反垄断的市场之下的必然结果。


宏观层面,上游主机厂全产业链在线化、养车成本降低、超长质保期等因素决定,养车业务将长期由授权体系主导,具有大B业务属性,过保业务起量的周期将大幅拉长。


因此,等待新能源车的过保业务,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但是,经历第一波机会的试探和试错之后,在下一个阶段,新能源售后业务逐步走向系统化和集中化,整个行业或许将更加有序。



六大新能源机会,还剩多少空间?



再将视角回到当下,回头梳理目前新能源售后的各种业务类型,以及对应的剩余空间。


第一种,授权体系下的销服一体门店,在一二线城市,造车新势力已经被分割完毕,而三到五线城市还有一定机会。另外,诸如比亚迪这样的车企,他们会选择将授权交给原有的经销商体系,因此独立售后的投资人机会更加渺茫。


第二种,造车新势力的授权钣喷中心,这种业务形态和上述的销服一体门店情况类似。当然,授权业务还要考虑上游主机厂的经营情况,特别是排名靠后的造车新势力,他们也面临着洗牌压力,如果选择的车企被淘汰出局,贸然加入其授权体系意味着资金打水漂。


第三种,三电专修门店,这种业务形态面临几种考验,一是技术和设备门槛,二是汽配供应链的短缺,三是三包内仍需要授权,即便有技术,没有资质维修也要等到脱保。


第四种,车队型业务,特别是网约车和物流车,其行驶里程很长,最早的网约车池保修三十万公里,三年左右就脱保,而且维修量较大,对于有资源和技术的维修企业来说,这算是当下较好的业务类型。


第五种,二手车业务,目前有大量的网约车从一二线城市流向三到五线城市,体量其实并不小。二手车最大的痛点在于电池,如果解决了车源和电池问题,无论是租赁还是销售,难度相对来说并不大;另外,二手车还能延伸出售后维修业务。


第六种,新能源汽车促进的一些业务和项目红利,包括洗美业务,尤其是精益洗美,贴膜业务,以及轻改。


综合来看,授权仍然是最优解,具有高要求、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但余额不足;洗美、轻改等衍生业务其次,还有一波增量机会;而三电专修不仅考验自身的技术,还要考虑脱保因素,仍需时间等待。


一层层梳理下来,可以看到,新能源售后的第一波机会确实所剩无几。


但也不能忽视一点,眼下的阶段,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发展重叠期,整个行业的项目、流量和门店形态都在进行重构。


新能源带来的,不应该是焦虑,更多的是一种启示:当行业处于变革期,循着旧地图注定找不到新大陆,而那些自我迭代、努力付出的人,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作者丨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